您的位置: 首页 > 特色专科
字体大小: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灸法简介

发表时间:2021-10-13

中医适宜技术——灸法简介

一、灸法的概念

灸,灼烧的意思。灸法主要是指借灸火的热力和药物的作用,对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温熨,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灵枢·官能》指出:“针所不为,灸之所宜。”说明灸法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作用,常与针刺合用,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二、灸法的作用

(一)温经散寒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寒湿痹痛、痛经、经闭、胃脘痛、寒疝腹痛、泄泻、痢疾等。

(二)扶阳固脱

    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脱证和中气不足的遗尿、脱肛、阴挺、崩漏、带下、久泻、痰饮等。

(三)消瘀散结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气血凝滞之疾,如乳痈初起、瘰疬、瘿瘤等。

(四)防病保健

    灸法可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抗病的能力,使人精力充沛,延年益寿。

 

三、灸法的种类

灸法治疗疾病,早期以单纯的艾灸为主,随着现代使用的灸材及器械的多样化,灸法的种类也很丰富。临床上以艾柱灸和艾条灸最为常用,是灸法的主体部分。

    (一)艾柱灸

将艾柱放在穴位上施灸的方法称艾柱灸。根据艾柱是否接触皮肤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

1、直接灸

将艾柱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称直接灸。直接灸有根据灸后有无化脓而分为瘢痕灸(化脓灸)和无瘢痕灸(非化脓灸)。

1)瘢痕灸

瘢痕灸也称为化脓灸,是将小或中艾炷直接放在揄穴上施灸,局部组织经烫伤后,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的灸法。

瘢痕灸的临床应用

适于全身各系统慢性顽固病证而又适于灸法者,如哮喘、慢性肠胃病、瘰疬、发育障碍等。

哮喘定喘、膏肓俞、肺俞、丰隆,分为两组交替灸。每穴灸7壮。

慢性腹泻天枢、水分、关元、气海,脾俞、命门、肾俞。每次1穴,每穴57壮。

2)无瘢痕灸

无瘢痕灸,也称非化脓灸,是将小或中艾炷直接放置腧穴上进行施灸,以达到温烫为主,不致透发成灸疮的灸法。

无瘢痕灸的临床应用

适用于气血虚弱、小儿发育不良及虚寒轻证等。

小儿发育不良大椎、十七椎。灸至局部红晕温热而无疼痛灼伤为度,否则小儿不易配合。一般可灸37壮,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气血虚弱气海、足三里(双侧)。可灸37壮甚而更多壮,隔日1次,10次为1 疗程。

【直接灸的注意事项】

施灸前应向患者说明施术要求,消除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合作。瘢痕灸时,必须先征得患者同意。

颜面五官、乳头、腋窝、肘窝、胭窝、腹股沟、会及有大血管分布等部位,均不宜使用瘢痕灸。

一般空腹、过饱、极度疲劳和对灸法恐惧者,应慎施灸对于体弱患者,艾炷不宜过大,刺激量不可过强,以防晕灸”。

2、间接灸

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材料将艾炷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故又称隔物灸。

1)隔姜灸

隔姜灸是将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常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以及风寒痹痛等,有温胃止呕、散寒止痛的作用。

2)隔蒜灸

隔蒜灸是用鲜大蒜头,切成厚约0.20.3 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捣蒜如泥亦可),置于应灸腧穴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此法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痨及初起的肿疡等病证,有清热解毒、杀虫等作用。

3)隔盐灸

隔盐灸是用干燥的食盐(以青盐为佳)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施灸,不拘壮数,以期脉起、肢温,证候改善。

4)隔附子饼灸

隔附子饼灸是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至灸完所规定壮数止。多用于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有温补肾阳等作用。

(二)艾条灸

艾条灸即将艾绒制作成艾条进行施灸。艾条灸可分为悬起灸和实按灸两种方式。

1、悬起灸分为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

1)温和灸

穴位和艾条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以患者感到温热而无灼痛感为宜。温和灸热力温和,对身体的刺激作用较小,也是最为常用的艾条灸法。

2)雀啄灸

施灸时,把艾条燃烧的一端对准穴位,就像麻雀啄食的动作,一起一落反复。雀啄灸的温热刺激感较为强烈,施灸时注意艾条下降时不要灼伤皮肤。

3)回旋灸

艾条的燃烧端距离穴位一定高度,以穴位为中心,回旋或左右往返移动进行施灸。回旋法可以给穴位处以较大范围的温热刺激。

以上悬起灸可以温通经脉、散寒驱邪,主要适用于病位较浅、病灶局限的风寒湿痹、神经性麻痹以及小儿疾患等。

2、实按灸常用的有太乙针灸和雷火针灸。

实按灸是将艾条(通常用药艾条)一端燃着,然后隔布或棉纸数层,紧按在穴位上施灸,使热气透入皮肉,待火灭热减后,再重新点火按灸,每穴可按灸几次至几十次。主治病位较深的风寒痹证、痿证等比较顽固性的一些疾病。

(三)温针灸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柱或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每次燃烧1-2状。

(四)温灸器灸

温灸器灸临床常用的有艾灸盒和艾灸筒。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一般需要灸治者均可采用,对小儿、妇女及畏惧灸治者量为适宜。

 

(五)其他灸法

1灯火灸

2天灸

1)白芥子灸

2)蒜泥灸

3)斑蝥灸

四、施灸的先后顺序

一般而言,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壮数先少后多,艾柱先小后大。

 

五、灸法的注意事项

除遵循针灸施术的注意事项外,运用灸法还应注意:

1、面部穴位、大血管及关节活动部位,均不宜采用瘢痕灸。

2、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阴虚火旺者灸量宜小。

3、施灸时应防止艾火烧伤皮肤。用过的艾条,应装入小口玻璃瓶或艾条专用金属筒内,以防复燃。

4、施灸部位如在灸后因灼伤而出现水疱,其直径在1cm以内者,一般不需任何处理,待其自行吸收即可;如水疱较大,可用一次性针灸针刺破水疱,放出水液,再涂以烫伤油或消炎药膏。如有化脓灸者,在灸疮化脓期间,要保持局部清洁,并用敷料保护灸疮,以防感染;若灸疮脓液呈黄绿色或有渗血现象者,建议尽快前往医院进一步处理。

供稿(康复科  曹婧瑜)

 

作者简介:

曹婧瑜,女,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学历。广州市医学会康复医学分会委员。

擅长中西医结合并在中医理法方药的基础上运用中药、针灸治疗亚健康状态、颈肩腰腿痛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穴位埋线减肥等疾病。

 

天河区中医医院/暨南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

天河区中医医院/暨南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是广州市中医重点学科,广东省中医十三五特色专科建设项目。2017年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建立康复专科医联体,由后者派驻1名主任医师任科主任,长期派驻2名治疗组长参与天河区中医院康复科的日常治疗,加强中西医治疗技术的结合,以二级医院的医疗费用共享三级医院的治疗水平。  

河区中医医院康复科分为门诊和住院部两部分,现有医护人员19人,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2名,技师5名,护士8名,其中,硕士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学历6名。住院部配备病床23张。

    科室主要业务有针灸、推拿、手法复位、艾灸、拔罐、皮肤针、银质针、火针、浮针、温针、小针刀、放血、埋线(减肥)、中药熏蒸、理疗、康复训练、言语、吞咽训练及认知训练,常年开展三伏天灸项目。

可治疗颈肩腰腿痛、骨关节疾病、神经肌肉疾病、月经不调、不孕不育、失眠以及脑梗死、脑出血、脊髓损伤后遗症、老年痴呆以及自闭症、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构音不清、注意力缺陷、多动等疾病。

科室合照

中医传统治疗

 

现代康复治疗

病房环境

言语认知治疗室

运动治疗室

 

儿童康复治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