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吞咽障碍--老年人隐形杀手
什么是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是指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等器官结构和(或)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输送到胃内。
吞咽障碍患者能吃什么?
重度吞咽障碍患者常采用管饲的方法进食以保证营养的摄入,而轻、中度吞咽障碍的患者可通过调整食物性状以及进食方式以实现经口进食,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
总体来说,推荐食用密度均匀、黏性适当、质地爽滑、不易松散、易成团、易于变形,容易通过咽部和食管的食物。食物的形态应根据吞咽障碍的程度及部位来选择,一般进食的顺序为糊状→半流质→固体软食→液体(水)。
1.硬的变软:饮食当以软、烂、糊状、易成形不易分散为主,将较硬的食品用料理机打匀细,如制土豆泥、果泥状等,减少咀嚼难度。
2.稀的变稠:在液体如水、果汁、牛奶中加入食物增稠剂,提高黏稠度,以减慢其在口腔和咽部运送的速度,使得吞咽障碍患者有足够的时间协调吞咽肌群的收缩和舒张,及时封闭气道和打开食物通道,尽可能保证食物安全进入食管,减少呛咳误吸。
吞咽障碍患者不能吃什么?记住“七免”
1.避免直接饮用流质食品
很多患者及家属认为饮用水等液体是最容易吞的东西,然而液体对于吞咽障碍患者来说是吞咽难度最大的食物,因为液体经过咽喉部的流速较快,吞咽障碍患者气道闭合不及时容易发生呛咳甚至误吸。因此,吞咽障碍患者尽量避免直接饮用流质食品,可在流质饮食中添加食物增稠剂,增加食品的黏稠度,减缓食物的流速来减少呛咳。
2.避免黏性较高的食物
避免吃黏性过高的食物,如糯米、糍粑、粽子等,因黏性太强需要较大的口腔推送力,食物容易残留在口咽部。
3.避免吃未经处理的芝麻糊、米糊等糊状食物
吞咽障碍患者不推荐食用未经食物增稠剂加工处理的米糊、芝麻糊等糊状食物,这些食物具有细碎颗粒容易残留口咽部造成误吸或者隐性误吸,进而加大吸入性肺炎的风险。
4.避免异相夹杂的食物,如汤泡饭、牛奶泡麦片等
避免把固体和液体食物混合在一起食用,因为两种质地的食物在口咽腔的流速不同,容易出现液固分离发生呛咳。因此,吞咽障碍患者的食物应性状均一,避免多种性状混杂。
5.避免进食颗粒状的食物
颗粒状的食物如肉丸、大颗粒的葡萄、水煮的整颗鸡蛋(特别是鸡蛋黄)容易发生哽噎和窒息。
6.避免进食内聚性差的食物
吞咽障碍功能食品要有一定的内聚性,内聚性差的食物如饼干等则不利于成形,容易分散,易残留咽部,误吸风险也随之增高。
7.避免吃整根的香蕉
香蕉具有软滑的特点,但是由于市面上卖的香蕉生熟程度不一,如未熟透,单纯靠牙齿研磨难以将香蕉咬成密度均质的食物,其质地生硬会增加咀嚼难度。故香蕉虽顺滑,实则难以吞咽。正确的做法是将香蕉用榨汁机打碎成泥状后进食。
吞咽障碍患者怎么吃?
2.进食速度:减慢进食速度,须在前一口吞咽完成后再进食下一口,避免2次食物重叠入口。
3.一口量:即最适合吞咽的每次摄食入口量。一口量过多会导致食块难以通过咽喉,残留在咽部会加大误咽的危险。一口量过少则难以诱发吞咽反射,容易发生误咽。一般先从少量(稀液体约1-4ml)开始,然后酌情增加。进食过程中应全程有人看护。
5.口腔护理:进食后进行口腔护理,可用清水漱口或生理盐水棉球擦拭以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避免滋生细菌。
6.保持专注:吞咽障碍患者在进食时应意识清醒,注意力集中,细嚼慢咽,避免进食过程中说话。进食时刻意用力吞咽,想象吞药丸一样,加大吞咽肌肉的强度和力量。
注意事项
避免在精神不集中时进食,如刚睡醒时、环境嘈杂,进食中与患者交谈等;
①鼓励缓慢进食,少食多餐;
②给予患者口头提示,口头提示可帮助患者协调吞咽的动作,例如:吞下去,再吞一次,闭合嘴唇用力吞等指令;
③分泌物较多者,进食前先排痰或吸痰;
④口腔感觉差的患者,把食物送入口中时,可适当增加汤匙下压舌部的力量,有助于刺激感觉,诱发吞咽动作;
⑤药物需单独喂食,不要混入食物内,粘稠度大的药物必要时可加入少许温水,使之更容易吞咽。
发生误吸的紧急处理
①当进食时突然出现严重的窒息、咳嗽、呕吐或紫绀症状时应考虑有异物吸入的可能。
②立即呼救,就近医院就诊,在医护人员到来前采取自救争取时间,具体方法:迅速将病人头转向一侧,查看口咽部,如有异物立即用示指裹以毛巾或布块,甚至衣角,伸指入口,快速掏过咽后壁,感知异物的所在,即予掏除,直至掏净为止。
③如为婴幼儿则立即将患者倒转,呈俯卧位,头低足高,用手拍击背部,促使异物滑出,待医护人员到达后采取进一步急救措施。
④其他方法有:咳嗽刺激法、海姆立克法等。
广州市天河区中医医院康复科可为吞咽障碍患者提供吞咽评估及吞咽康复训练。
联系电话:32681755。
“康复科”科室简介:
广州市天河区中医医院康复科是医院重点发展专科,2017年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建立康复专科医联体,由后者派驻1名主任医师任科主任,1名主治医师参与日常诊疗工作,加强中西医治疗技术的结合,经过5年的专科建设,于今年1月获批广东省“十三五”中医特色专科。
康复科分为门诊和住院部两部分,现有医护人员19人,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中医师1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1名,技师4名,护士8名,其中,硕士生导师1名,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1名,硕士研究生学历6名。住院部配备病床23张。
康复科分传统治疗和现代康复治疗两大治疗体系,两者相互融合,配备多功能艾灸治疗仪、中药熏蒸机、威伐光、经皮神经电刺激仪、光治疗仪、超声波治疗仪、电动起立床、上下肢肢体康复训练设备、平衡训练仪、悬吊跑台、牵引、计算机辅助言语治疗、计算机辅助认知治疗等先进传统及现代中医康复设备。科室承担省市级以上课题数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计算机软著权1项,发表SCI在内论文10余篇,获得广东省医学科研奖三等奖1项。广州市天河区中医医院康复科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及广西中医药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实习基地,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康复科转岗培训基地。
康复科传统中医治疗区
康复科现代康复治疗区
科室主要业务有针灸、推拿、手法复位、艾灸、拔罐、皮肤针、银质针、温针、小针刀、放血、埋线(减肥)、中药熏蒸、理疗、康复训练、言语、吞咽训练及认知训练,常年开展三伏天灸项目,分为颈肩腰腿痛专科、中风康复专科、针灸专科,以颈椎病、腰痛、中风为优势病种,可治疗颈肩腰腿痛、骨关节疾病、神经肌肉疾病、月经不调、不孕不育、失眠等疾病,对脑梗死、脑出血、脊髓损伤、骨折术后、老年痴呆等患者进行康复。此外还设有小儿推拿特色专科,可治疗发热、咳嗽、体虚易感;腹泻、呕吐、疳积、便秘、腹痛;肌性斜颈、脑瘫、惊风、遗尿、斜视、语言或运动发育迟缓、自闭症等儿童常见病症。
广州市天河区中医医院康复科全体医护人员本着“厚德、精医、传承、创新”的服务宗旨,将凭借着爱岗敬业、潜心钻研、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及医疗服务质量,为广大民众提供更优质、更满意的服务,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奉献我们的心血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