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色专科
字体大小: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刮痧疗法

发表时间:2021-11-13

中医适宜技术

——刮痧疗法

一、痧

(一)定义

痧又称痧症,是指感受时令不正之气,或秽浊邪毒及饮食不洁所引起的一种季节性病证。痧症的主要特征有二:一是痧点,二是酸胀感。临床表现为头昏脑胀、心烦郁闷、全身酸胀、倦意无力、胸腹灼热、四肢麻木,甚则厥冷如冰。邪入气分则作肿作胀;入血分则为蓄为瘀;遇食积痰火,结聚不散,则脘腹痞满,甚则恶心、呕吐。必须及时救治。

 

(二)病因病机

古人认为,痧症主要由风、湿、热之气相搏而为病。天有八风之邪,地有湿热之气,人有饥饱劳逸。夏秋之际,风、湿、热三气盛,人若劳逸失度,则外邪侵袭肌肤,阳气不得宣通透泄,而常发痧症。一年四季都有发生痧症的可能,但以夏秋季为多见。治宜以逐秽、祛暑、化浊、开窍、除湿为原则。

二、刮痧疗法

(一)定义

刮痧疗法指利用特制的刮痧工具,配以一定的刮痧介质,在人体表面的特定部位进行反复的刮拭,使皮肤表面产生瘀血点、斑片状或点状出血,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法。

 

(二)起源

刮痧疗法的雏形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人们患病时往往会本能地用手或石片抚摩、捶击体表某一部位,竟使疾病获得缓解。通过长期的发展与积累,逐步形成了砭石治病的方法。砭石是刮痧法的萌芽阶段,刮痧疗法可以说是砭石疗法的延续、发展或另一种存在形式。

 

(三)刮痧工具的种类

痧工具种类繁多,如砭石、牛角、玉石板、钱币、小汤匙、陶瓷、嫩竹板等,凡材质安全、边缘光滑、易于把持操作的,都可以作为刮痧的工具。

  

  

 

(四)刮痧的介质

液体类主要有凉开水、白酒、植物油、药油(如刮痧专用油、跌打损伤油、风湿油)等,不仅可防止刮痧板划伤皮肤,还可起到滋润皮肤、开泄毛孔,活血行气的作用。另外,还可以选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作用的中草药,煎成药液,根据病情选用。

乳膏类选用质地细腻的膏状物质,如凡士林、润肤霜、蛇油、扶他林乳膏等。亦可将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芳香开窍等作用的中药提取物制备成乳膏剂使用。

注意:最好不要用红花油、活络油这类有刺激性的介质。因为红花油里面含有的辣椒素可刺激皮肤,在涂红花油的皮肤上反复刮拭会使皮肤变得粗糙,引发过敏或黑斑。长期保健最好用专用的刮痧油,作用好且没有毒副作用。

 

(五)刮痧的理论依据

    1、通论

气血就是一个阴阳的结合体;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人体生病在于气血过弱,但很多人气血弱是一种假象,不是气血不够,而是动力不足,从而形成瘀滞。刮痧原则是以通为补、以通为泻、以通为治、以通为健。通达以后身体里的死气死血就变成了活气活血,成堆的垃圾就可以排出体外,从而提高再生能力。

    2、脊柱中心错位疾病理论

临床发现,很多疾病病在前面,根在背后,也就是脊柱。因为脊柱里面除了中枢神经,还有督脉走脊里,边上还有足太阳膀胱经和体内脏腑一一对应。神经和经络是两个系统,共同维系着人体的生命和健康,所以我们认为脊柱错位也是许多疾病产生的重要原因。

 

(六)刮痧的适应症

刮痧的临床适用范围较广,以往主要用于痧症,现可扩展用于多种系统疾病的治疗。

1、痧症(多发于夏秋两季,微热形寒,头昏、恶心、呕吐,胸腹或胀或痛,甚则上吐下泻,多起病突然):取背部脊柱两侧自上而下刮治,如见神昏可加用眉心、太阳穴。

2、中暑:取脊柱两旁自上而下轻轻顺刮,逐渐加重。

3、伤暑表证:取患者颈部痧筋(颈项双侧)刮治。

4、伤暑里证:取背部刮治,并配用胸部、颈部等处刮治。

5、湿温初起(症见感冒、厌食、倦怠、低热等证):取背部自上而下顺刮,并配用苎麻蘸油在腘窝、后颈、肘窝部擦刮。

6、感冒:取生姜、葱白各10克,切碎和匀布包,蘸热酒先刮擦前额、太阳穴,然后刮背部脊柱两侧,也可配刮肘窝、腘窝。如有呕恶者加刮胸部。

7、发热咳嗽:取颈部向下至第四腰椎处顺刮,同时刮治肘部、曲池穴。如咳嗽明显,再刮治胸部。

8、风热喉痛:取第七颈椎至第七胸椎两旁(蘸盐水)刮治,并配合颈部前两侧肌肉(胸锁乳突肌)揪痧约50次。

9、呕吐:取脊柱两旁自上而下至腰部顺刮。

10、腹痛:取背部脊柱旁两侧刮治。也可同时刮治胸腹部。

11、疳积:取长强穴至大椎穴处刮治。

12、头昏脑胀:取颈背部顺刮。配合刮治或按揉太阳穴等。

13、小腿痉挛疼痛:取脊椎两旁(第五胸椎至第七腰椎)刮治,同时配用刮治腘窝。

14、汗出不畅:取背部、胸部顺刮。如手脚出汗不畅者,可在肘部、腘窝处刮治。

15、风湿痹痛:取露蜂房100克,用酒浸3日后,蘸酒顺刮颈、脊柱两旁,同时取腘窝、肘部或痛处刮治,每日2次。

 

(七)刮痧的禁忌症

1、严重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极度虚弱或消瘦者。

2、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如严重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过敏性紫癜症等。

3、精神分裂、抽搐等不能配合进行刮痧者。

4、醉酒、过饥、过饱、过度疲劳者。

5、急性创伤、扭挫伤、新发生的骨折患部不宜刮痧。

6、凡传染性皮肤病、疖、痈溃烂处、黑痣处、原因不明的肿块及恶心肿瘤部位禁刮。

7、孕妇的腹部及腰骶部、三阴交、合谷等穴禁刮;小儿囟门未闭合,头部禁用刮痧。

 

(八)刮痧的操作方法

1、持板方法

一般为单手握板,将刮痧板底边放置于掌心,大拇指及另外四个手指呈弯曲状,分别放在刮板的两侧。刮痧时利用指力和腕力,使刮痧板和皮肤之间夹角约45°为宜。

 

2、刮拭要点(五度一方向)

    角度:刮痧板与刮拭方向保持45~50°进行刮试。

长度:建议分段刮拭,如背部每线条可刮6-15厘米。

力度:力量适中、均匀。

速度:适中。

程度:一般每个部位刮拭20次左右,以出现痧象为度。如若不出痧或出痧少,不可强求。

方向总原则:由上向下,由内向外,单方向分段刮拭,刮好一部位(经络),再刮另一部位(经络)

(1)头部:一般采用梳头发方式刮拭(先是百会穴刮至前发际,再就是两侧的侧头部,最后是后头部)。

2)面部:应由正中向两侧刮试,下颌是由中间向外上刮拭。

3)胸部:正中应自上向下,肋间则应由内向外。

4)背部、腰部、腹部:应由上向下,逐步由内向外扩张。

  

5)四肢:宜向末梢方向刮拭。

  

            

3、刮痧的补泻手法

刮痧的补泻方法跟操作时压力的轻重、速度的快慢、时间的长短、刮试的方向有关。

1)补法:按压力度小、作用浅、速度慢、刺激轻、顺经络行走、刮拭时间相对较长,对皮肤细胞、肌肉有兴奋作用。适用于体弱多病、久病体虚的虚证患者,或对疼痛敏感者。

2)泻法:按压力度大、作用深、速度快、刺激重、逆经络行走、刮拭时间相对较短,对皮肤细胞、肌肉有抑制作用。适用于身体强壮、疾病初期的实证患者以及骨关节疼痛患者。

3)平补平泻法:介于补法与泻法两者之间,按压力度和速度适中,时间因人而异。适宜于虚实夹杂体质者,尤适宜亚健康人群或慢性病患者的康复刮痧。

 

(九)刮痧的注意事项

1、刮时应注意保暖,避免直接吹风。刮拭过程中,要经常询问病人感受。如遇到晕刮,见精神疲惫、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出冷汗、心慌、四肢发凉或血压下降、神志昏迷时,应立即停止刮痧。安抚患者情绪,帮助其平卧,注意保暖,饮温开水或糖水。如仍不缓解,可用刮板角部点按人中穴,力量宜轻,避免重力点按后局部水肿。对百会穴和涌泉穴施以泻法。患者病情好转后,继续刮内关穴、足三里穴。

2、不可一味追求出痧而用重手法或延长刮痧时间。出痧多少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一般情况下,血瘀之证出痧多;实证、热证出痧多;虚证、寒证出痧少;服药过多者,特别服用激素类药物不易出痧;肥胖者与肌肉丰满的人不易出痧;阴经较阳经不易出痧;室温低时不易出痧。

3后避免受风寒,刮部位30分钟内避免碰水,四小时内不能洗澡

4后可饮一杯温开水,并休息半小时。尽量不要进食辛辣食物生冷水果和油腻食物。

5出痧处不可以贴敷膏药、擦拭各类药膏出痧消退之前,不适合再次原位刮痧

供稿(康复科  高加强)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高加强,医师,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从事中医临床工作10年。

擅长以针刺、艾灸、推拿、刮痧、拔罐及穴位注射等疗法治疗面瘫、失眠、头晕、中风偏瘫、胃肠功能紊乱、月经不调以及颈肩腰腿痛等疼痛类疾病。

 

天河区中医医院/暨南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

天河区中医医院/暨南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是广州市中医重点学科,广东省中医十三五特色专科建设项目。2017年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建立康复专科医联体,由后者派驻1名主任医师任科主任,长期派驻2名治疗组长参与天河区中医院康复科的日常治疗,加强中西医治疗技术的结合,以二级医院的医疗费用共享三级医院的治疗水平。  

河区中医医院康复科分为门诊和住院部两部分,现有医护人员19人,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2名,技师5名,护士8名,其中,硕士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学历6名。住院部配备病床23张。

    科室主要业务有针灸、推拿、手法复位、艾灸、拔罐、皮肤针、银质针、火针、浮针、温针、小针刀、放血、埋线(减肥)、中药熏蒸、理疗、康复训练、言语、吞咽训练及认知训练,常年开展三伏天灸项目。

可治疗颈肩腰腿痛、骨关节疾病、神经肌肉疾病、月经不调、不孕不育、失眠以及脑梗死、脑出血、脊髓损伤后遗症、老年痴呆以及自闭症、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构音不清、注意力缺陷、多动等疾病。

科室合照

中医传统治疗

 

现代康复治疗

病房环境

言语认知治疗室

   

运动治疗室

 

儿童康复治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