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字体大小:

【《杏林天》第一期】借紧密型医联体东风 打造中医特色专科标杆——访王红及她背后的天河区中医医院康复科

发表时间:2024-09-14

 

全家福——天河区中医医院康复科获得医院2024年第一季度流动红旗

 

众所周知,康复医学科,是以促进残疾人及患者康复为目的,主要是针对经治疗疾病已经稳定、处于康复期的患者,或存在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医学科室。

5月24日,一个平平常常的晴雨交替的下午,我们在天河区中医医院主楼八楼采访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副主任、天河区中医医院挂职副院长兼康复科主任王红,并在她引领下参观了六楼康复科,还与正在出诊的主治中医师曹靖瑜等进行了交流。

王红,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2018年,在天河构筑医联体的东风中,由暨大附一院外派至天河区中医医院挂职。原本只须待在医联体单位两年的她,一晃已在天河区中医医院沉浸了六年光阴,六年的打磨,已使天河区中医医院康复科从内到外焕发出全新的魅力,并于2024年斩获广东省“十三五”中医特色专科;而过程中,王红也早已将科室视同自己的一个“孩子”。

l 喜获广东省“十三五”,中医特色专科

2024年3月末,天河区中医医院传来喜讯:根据广东省中医药局粤中医〔2024〕4号文件,医院康复科顺利通过广东省“十三五”中医特色专科验收!康复科成为继内二科、骨伤科、皮肤科之后医院第四个省级中医特色专科!

“这是五年来持续努力的结果,也是天河区中医医院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专科医联体的共建成果。”王红说。

她介绍,天河区中医医院自成立以来,一直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主线,尤其是2018年后,通过医联体建设,科室在大力提升医务工作者医技水平上下足了功夫,专科制定了详细的人员培养、进修计划,确保每位治疗师和医生,以及帮扶接收的来自贵州大方县的医生都有机会参与定期的培训与学习。专科还主办、承办省市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努力提升科室临床诊疗技能,积极推动专科发展。

 

举办2021年天河区医联体系列学术讲座:脑卒中中西医康复治疗新技术推广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

 

除了提升康复临床技术和人才队伍建设,王红还特别注重医务人员科研思维的发掘,她鼓励科室里的每位医生不断追求卓越,要求他们在科研方面持续投入,使得科室在临床科研领域走在同类医院的前列。

2020-2024年度,广州市天河区中医医院康复科7名医生主持科研课题共7项,科室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达11项并拥有专利及软著共计3项;发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19篇,其中SCI论文2篇、核心期刊8篇,获奖论文9篇。

“有很多人认为评上重点专科,重要的是将业务做好,而忽视了其他部分。实际上,科研、教学、任职、继教班等方面,能够占据重点专科评价标准中的三成左右。因此,要想验收成功,在这些方面上也必须拿出成果。”王红坦陈喜获省中医特色专科的心得体会,她笑道,“科研确实很累,申报也累,做课题也累。但这些对申报者和科室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所以我给了他们不少压力。我觉得这帮年轻人也真的不错,大家都肯努力,他们是中医出身,在我作为西医加入进来后,他们对西医也有了大量接触并在实践中逐渐消化、应用。”

在王红的鞭策和带领下,现如今,科室医生几乎每个人手头上都有自己的科研成果。

2023年,主治中医师曹靖瑜就拿下了一项名为“脊柱九针联合毫针松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功能障碍研究”的广州市卫健委的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科研项目。

她高兴地介绍,在王红教授来医院挂职之前,康复科在治疗方面以纯中医为主,对西医接触不多,经过数年的发展,科室在保持对中医传承的基础上,吸纳了西医的现代医学理念,实现了中西医与多学科的融合。

“这样大家有了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大的平台,加上有了冲击省中医特色专科的目标后,大家也就有了更多向上的动力。”她说。

资料显示,康复科目前共有医护人员20余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中医师1名、主治中医师3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2名,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7名、在读博士生2名,人才素质较高,人才结构合理。

带教查房总结

 

患者送锦旗

 

 

l 搞好医联体建设 服务于民

医疗联合体,是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通常由一个区域内的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医院、村卫生室组成一个医疗联合体。目的是为了解决百姓看病难的问题,让居民在“小”医院也能解决“大”问题。

而医联体的问题关键是双向转诊的不畅达,上转较易下转难。“在我们暨大附一院与天河区中医医院共建的紧密型医联体及康复专科联盟中则基本不存在这个问题。很多病人是通过暨大附一院这个三级医院来到我们这里的。通过医联体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患者能够享受到更加合理、高效的医疗服务,这也避免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王红介绍:“在病人熟悉医院的康复理念后,我们会给病人介绍说我们也有个下级医院很近,基本达到了同质化诊治水平。而病人来了以后,会发觉这里确实不错,能够解决大家的康复问题。通过口口相传,所以更多病人从三级医院来到我们这里。”

六年来,王红带领着科室不断完善着专科医联体的二级、三级部分,现如今已和两个社区建立了医联体关系。今年五月,第三十四全国助残日,该医联体还举行了主题为“残疾康复进社区”的大型义诊活动。

王红表示,接下来会继续将医联体向社区医院不断推进,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2024年沙东街义诊活动中作主题宣讲

 

l 以院为家以科室为家,恪尽职守

据了解,上文提到的“残疾康复进社区”大型义诊活动,共进行了四场,王红场场未落,并在沙东社区为居民准备了一场《防治脑卒中,远离残疾》的科普宣讲,吸引了众多沙东居民的参与。从开始联系义诊,到参加义诊,再到做宣讲,之后回来整理义诊活动照片、整理签到表,到最后写通讯稿,每一个环节王红都是亲力亲为。

同样参加了四场义诊活动的曹靖瑜介绍说,在义诊现场,来自暨大附一院及天河区中医医院的同仁们个个认真为居民把脉问诊并解答咨询,积极发挥中医诊疗特色,宣传中医康复知识,同时为残疾人提供了辅具适配服务。

作为专科带头人,同时作为医院主管科研、教学的副院长,王红忙得不可开交。她既要在暨大附一院教学查房,更要坐镇天河区中医医院统管医院的教研和科室的各项工作,加上近来的科室冲省级中医特色科室、医院二甲复审等工作的高要求、高强度,致使她不得不常常工作到晚上九、十点钟才得以下班回府。

偏偏,她还是个责任心极强,对病人特别负责、牵挂的人。无论临床、病房还是医疗流程,只要有她认为需要解决的问题——按照她自己的说法,一旦下定决心做一件事情,事无巨细,就会一头扎进去,直至事情完结。

而因为她的恪尽职守、她在工作上的投入,王红不得不牺牲了大量本该属于家庭的时间,同时也“冷落”了自己的两个孩子,没能好好地陪伴他们成长——值得欣慰的是,潜移默化中受到家长、家庭影响的孩子们很争气,在学习上非常自觉和努力,后来凭借优异的高考成绩先后被中山大学所录取;而在天河区中医医院的近六年时间,王红和全体同事一道,也已将医院康复科这个倾注了大家更多关爱的“孩子”培育“成人”,给医院——也给自己交出了一份合格、优异的成绩单。

王红总是不惜把大量时间放在病人身上,康复科毛力威、曹靖瑜、周丹、戴燕红等医师也莫不如是。曹靖瑜就认为要舍得给病人时间,问诊的同时应该给患者做好相关宣教工作。对于很多新来的患者,曹靖瑜的宣讲时长一般都会接近5分钟;而对于老病号,她觉得充分交流“则又代表着一种信息的交换和信任的传达”。

有付出就有回报,据介绍,近年来,康复科收到患者送来的锦旗与感谢信不少。打开其中一封,语出朴素:“王红院长,暨大康复科和天河区中医医院两头跑,常常亲自查房,找病人谈心,急病人所急,千方百计为病人着想,还要定期门诊……”

“王红副院长是医院和科室的头羊,”曹靖瑜及护长周辉君等这样评价王红,“只要有她这样的主心骨在,有医联体平台的支撑,我们康复科就一定会成为医院专科的一个标杆,不断发光发热。”

 

【作者】童天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