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字体大小:

【院刊:名医名科系列】天河区中医医院皮肤科:“小而精小而美”的典范——访张其鹏及其团队主将原榕珍、吴树杭(上)

发表时间:2024-12-19

皮肤科全家福

1996,天河区中医医院“元年”。对于时年23岁的张其鹏来说,同样是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一年。

这年7月,他从广州中医药大学毕业即来到筹建中的天河区中医医院,参加了建院前的筹备工作。“当时医生少,每个参与筹建的医生几乎都会分派一个不同的对应专科。我分到的‘工种’就是‘搞皮肤’”。就这样,张其鹏与皮肤科结缘,从此难分难解。

2011年医院年终总结会上,皮肤科被宣告从医院外科独立出来,另起炉灶——科室从二楼外科搬到五楼,张其鹏成为这个新生科室的负责人。

科室成立的当年——2011年,广州医学院临床本科毕业、从医经历丰富、在珠海区某民营皮肤病专科医院从事医美一年的吴树杭,在张其鹏热情邀约下转战天河区中医医院上班;次年,中医皮肤专业硕士研究生原榕珍,更像是被张其鹏挖到的宝石,一毕业就与天河区中医医院皮肤科无缝对接,踏上了人生的新征程。

此三人,就是当下皮肤科的三位领头雁,原榕珍是主管科室全面工作的副主任,吴树杭是协助前者管理并主抓医美业务的副主任,院长张其鹏则是皮肤科学科带头人。正是在以此三位为代表的科室医护人员的努力下,科室创造了傲人的业绩,成为了天河区乃至广州市基层医院“小而精、小而美”的典范。

我们先来读读该科开创者与学科带头人张其鹏的故事。

n让皮肤科活下去,走出来

张其鹏接受采访

自从从二楼搬家“上升”到医院五楼,张其鹏和他的皮肤病专业才真正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1996年初到医院的时候,刚刚走出象牙塔的他们,对医院的一切感觉既新鲜又陌生,被指派到任何一个专业的年轻人,专业知识和技能都要从头学起,所以医院都给安排一个老师来进行传帮带。但被分配“搞皮肤”的张其鹏,偏偏却被开了个不小的玩笑:没师傅就位带教。

既来之则安之。张其鹏有个特点,决计做一件事了,他就一定非得将此事弄透做好,即所谓“做一行爱一行”。没人带,除了零打细敲地学习专业知识,他便自己买了一本皮肤病的大学教材——尽管因为手头拮据,教材薄薄的,但他如获至宝,如饥似渴地一口气苦读、琢磨了它一个星期。就这样,他一边想方设法地“进补”,一边在实践中摸索、积累。

因为刚开始的时候,几乎没什么病人,“有时一个星期就几个病人,一天有一两个就不错了”,这种情形因而也给了张其鹏学习和摸索以充足的空间和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很清闲,那时,他不单要看皮肤及其他外科门诊,还要管外科病房。一年下来,统计显示,他管的病床数量是全科最多的。在大外科的历练倒也使张其鹏学到了不少外科的知识和技能。后来,经医院批准,他总算到沙河的医疗机构找皮肤科老师扎扎实实学习了一段时间。

在经历了刚开始一段的“门庭冷落”之后,他的皮肤病门诊量逐渐起来了。

据说90年代末性病特别多。皮肤科因此“沾光”不少。当时单身的张其鹏就租住在医院附近,这使得他基本实现了与医院之间以及工作与生活之间的“零距离”:被“拉夫”干活是常事。

“我周一到周五上班,周六上午还有半天出诊,很忙;然后空余时间就去打打篮球。”一个周六的下午,看了半天病下来,刚准备到医院对面打球的张其鹏,被同事叫住让他回办公室帮忙取件衣服,来到办公室,他就看见有个人在他门口守候。

“我问,你有什么事?他说,皮肤科没有开诊吗?我看病。那我想来都来了,就给你看了。等把这个病人看了之后,又有另外的病人来了,我想来了就看吧。本来全院都休息了的,结果看病又看了一个下午。”他表示,那时皮肤科病人确实不少,需求量大,而医院皮肤科门诊也已能完美解决不少皮肤科疾病。

在经历了约莫五年创业前夜的艰辛后,张其鹏迎来了曙光,2011年皮肤科搬出外科正式开科。

谈到开科时的感想,张其鹏坦陈:“当时我在会上唯一的一个念头就是:我们要活下去,我真是这么想的。因为在我们周围,中山三院、华侨医院、南医三院、中山六院,这些大三甲医院皮肤科无疑都很强。所以,首先我要保证科室能活下去,确保自己能养活自己;在此基础上,再谋发展。”

为此,张其鹏开启了有关科室生存之道的各种预案的构想和设计,中医药、西医、中西医结合手法以及一些智能治疗手段,他都作了深刻思考,以致常常夜不能寐。有了基本思路后,他开始挖掘人才,“打造一支过硬的专科队伍,是立科之本”,在医院支持下,他左冲右突,四处奔走,不仅拥有了得力干将陈波,而且挖来了原榕珍、吴树杭等专科英才。科室框架形成了。

“院领导还是很关心我,政策上予以相关支持。但硬件还是很简陋,之前基本上没什么设备,当时就花2000块钱,买了一个高频电灼仪,治疗色素沉着、瘢痕、皱纹、鱼尾纹等,把美容问题几乎就全部搞掂了;后来又买了一台治疗前列腺皮肤病的,其他就没有了。后来我们才陆续引进新的器材、设备,把科室武装起来。”

对于科室宣传,张其鹏也花了不少心思,下了很多功夫。其中科室宣传册上面的文字,就是他一个字一个字在键盘上敲出来的。

“我当时很有规划,比方就像性病,常规性病有七八种,每一个单病种我都单独做了一个宣传彩页;痤疮、湿疹、荨麻疹等常见病的治疗,上面都有重点推介。现在他们(现在科室)用的就更多了,包括美容领域的激光、嫩肤,也是按照我当时的模板做的,后来他们又将医护人员的介绍等新内容加了进去。

“你可能不相信,当时我还在医院推出官网之前,就在附近天河软件园从事软件工作的一位病人帮助下,花2000元,推出了我们皮肤科自己的网站。当时我为这事付出了大量心血,也很为此感到自豪。”

2014年左右,在张其鹏及其同事的努力下,皮肤科基本走出了困境,走出了低谷,走出了生存发展之道。科室秉承医院发展理念,确定了“中西结合、突出中医特色”的发展之路。科室构架合理,医护水平提升明显,管理得法,目标鲜明,发展快速,各项指标一路飘红。

2017年,张其鹏来到天河区对口帮扶的贵州省毕节市,挂职大方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历时两年,将发展条件完全匮乏的该院皮肤科打造成毕节市重点专科。【此事在以后的“贵州帮扶”专题中另表】

与此同时,乘势而上的天河区中医医院皮肤科开始冲击广东省中医特色专科;2018年,省中医特色专科进入最后的评比、验收阶段,正在贵州帮扶的张其鹏再度请假赶回天河,作总结汇报。是年,该科顺利成为广东省“十二五”中医特色专科之一。张其鹏获得天河、大方两个皮肤科双丰收!

多年的付出,如愿以偿。

n生存和发展,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谈皮肤科的成立、成长和发展

2018年,无疑是天河区中医医院皮肤科发展道路上的一个分水岭。望着科室日益成长的态势和来之不易的战果,张其鹏有感慨,更有新的思考。

他说:“我们要居安思危,真的,生存和发展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他举例道,皮肤科业务量有其季节性,夏天病人多,冬天病人少,包括省中医也是这样。“有个说法比较夸张,说如果夏天一天病人是1000人,那冬天可能只有500左右。这是因为冬天那些细菌不活跃,皮肤病就少了。对此,我们也是很纠结的。比如夏天要安排5个医生出诊,到冬天可能3个就够了,这就搞得很被动,所以我们后来就一直想着怎么去把冬天的业务拓展起来。”

他继续说:“我每天都在考虑如何解决发展中的短板,后来我们从医美着手,拓展相关业务。使得这件事完全改观:现在冬天的病人比夏天来得更多。”

在皮肤外科领域,科室里张其鹏做得较多,但整体而言基本没发展起来。“因为各种因素,基本耽误了,”他说,“所以这次特别招了一个‘皮外’医生,他既做‘皮外’,中医也会,很全面。所以我们又把这一块的短板补起来了。”

他还分享了在副院长任上时自己拓展植发项目的前前后后。在他费尽心思,将项目做得七七八八之后,几乎就是临门一脚,却因人与事等偶发事件(包括主力医生陈波血钾奇高并做了换肾手术),结果铩羽而归,使得这一尝试暂告一段落。“确实,每做成一件事都没那么容易。”他说,“以后条件成熟要不要再做,就看科主任的。管理者一定要有想法。”

说到新冠疫情,张其鹏介绍说:“当时所有医院的业务都萎缩了。不过说起来大家可能都不相信,我们科只是2021年2月份那一个月(那是新冠病毒骤发阶段,又是春节期间),和大家一样全靠医院,‘吃大锅饭’,只有那一个月科室员工没拿到奖金;但3月份我们科就第一个恢复运作,就是说科室在最难的抗疫阶段实现了自给自足,并为全院抗疫作出了贡献。”

他笑道:“当时只有两个科室拿到效益奖,一个皮肤科,还有一个就是大家知道的:检验科。”

张其鹏表示,科室的服务之道,也是他一直强调的:贴近群众,贴心服务。如周末设门诊、门诊下基层;用药只用对的,不用贵的。他说:“我们要把自己当作病人本身,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这样才能取信于民。”

皮肤科的服务理念和经营之道,得到了用脚投票的群众的普遍认可。

n任重道远,永不懈怠

科室常规业务学习

张其鹏一手扒拉大的皮肤科,一直走在增量和增效的路上,因为人民群众物质文化和健康的需求一直都在增长。

天河区中医医院皮肤科刚成立时只有两间房,随着问诊量的增多,张其鹏就把院领导请到科室去看,院领导一看,可不,连坐的地方都没有了。那就加多一间。但没到一年,用房又不够了。请过来再瞧,皮肤科遂又拿下一间“宝室”。再过一段时间,张其鹏说:“地方又不够了。”

院领导听了“心惊肉跳”,然看看皮肤科每年给医院贡献的“GDP”,老领导既感慨更在“不胜其扰”后,终于作出了一个让张其鹏及团队无比感动的“大出血”的决定:那干脆,这一层的这一边(五楼东区),都划拉给你们了!

时间来到2022年,张其鹏等感觉皮肤科科室环境不理想,与科室已有的知名基层专科的名声不匹配,好多单位来这里参观交流,会有观感上的落差;更重要的是,群众的就医体验欠佳,加上医院和张其鹏一直都想把它打造成基层医院发展的一个模板,于是,医院领导班子决定将皮肤科、骨科等科室的改造放上议事日程。

对装修改造后的皮肤科,张其鹏表示比较满意,这里面融入科室医护人员的的很多建议、意见,他和同事们把每一个空间都利用上了,没有浪费一个旮旯。乘着改建,医院也把五楼东区最后“残留”的医院总值和骨二科的值班房搬走,皮肤科终于真正全面赢得了五楼的“半壁江山”。

改造后的皮肤科业务量几乎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23年,我们整个医院的业务增长了30%左右,改造后的皮肤科则增长了60%。”张其鹏介绍,“你看我们科总共才不到200个平方,设备总投入当时才150万左右,就只有这点‘本钱’,但我们却做出了傲人的业绩。”

他说,就基层医院而言,如果按照病人与医护的比例算,就是说如果所有基层皮肤科只有天河区中医医院皮肤科这么些人的话,那医院皮肤科的服务人群数字(门诊量),肯定是数一数二的。

一直以来,广州市天河区区委书记陈加猛等对天河区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等三家医疗机构的要求是:发挥特色优势,突出“小而美、小而精”。张其鹏笑道:“有一次,陈加猛书记来医院检查工作,在视察皮肤科时,我不谦虚地说:加猛书记,我们皮肤科就是典型的‘小而精,小而美’,可以说堪称典范。”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总结天河区中医医院皮肤科的成功之道,首先带头人的用心、专心、恒心和全力以赴,是事物成功的关键所在,除此之外,其成功经验大约可用24字加以概括:一、制度完善,运作规范。最好的证明就是:2017-2019年期间,科主任张其鹏在贵州大方挂职,在这其间科室的事他即使不予过问,皮肤科照样正常运行。这就是用好的制度实施有效管理的妙处。“特别通过医院今年的巡查整改,”张其鹏说,“我们把科里很多东西,又规范了一遍。”二、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三、机制激励,成就理想。最后四字的意思是:给人以发展空间,让人有施展舞台,成就医护人员的专业发展愿景。

正如现在主管科室全面工作的原榕珍告诉我们的那样,如今的天河区中医医院皮肤科,已是拥有中西医结合技术力量以及先进医疗设备的现代化科室。该科是广东省“十二五”中医特色专科、国家区域(华南)中医皮肤病诊疗中心分中心、广东省中医院中西医结合皮肤疾病临床研究合作联盟单位、广东省银屑病专病联盟理事单位;科室由门诊诊室、中医综合治疗室、照光室、中医美容室、激光美容室、皮肤镜检查室、真菌检查室等构成,现有主任中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2名,治疗护士3名,美容技师2名;多年来坚持以中西医结合为主,发挥中医优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医疗特色。

原榕珍说:“皮肤科一天的门诊量达300多。科室日常共五位医师,正常情况下每天四个医生出诊,另有一位一般会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就诊;另外,忙于医院管理工作的学科带头人张其鹏院长每周也出诊半天。这是目前科室医生的全部排阵。”

人员虽然少,地方也不大,让张其鹏格外欣喜的是,人才队伍建设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科室布局合理,战力爆棚,焕发着蓬勃的生命力。

蓬勃的生命力、战力,加上年轻一代代表的无限潜力,就是“未来力”。

◎文童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