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节气养生之冬至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从节气规律来说,冬至是一年之中,夜晚最长白日最短的一天。自冬至起太阳高度回升,白昼逐日增长,阳气回升,天地阳气开始兴做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也把冬至看作“大吉之日”。
过了冬至后白天的时间越来越长,这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的重要日子。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也就是说,冬至前后是进补的最好时机。
田七炖鸡汤是一道以三七(田七)、鸡作为主要食材炖出来的传统药膳,具有化瘀止痛,益气养血和补虚强壮的作用,用于虚损劳伤,气血不足者。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三七具有抗血栓形成、抗脑缺血、抗心肌损伤、抗心律失常、抗炎、改善学习记忆、抗疲劳等作用。
田七炖鸡汤
材料:鸡一只,三七(田七)10克,生姜3片。
制作方法:
1. 鸡切块放入滚开水中,高火3分钟,取出洗净;
2. 三七(田七)洗净切片;
3. 砂锅放入鸡块、三七和姜片,加适量水,大火烧开后用小火炖1小时。
4. 最后加入适量的盐,搅拌均匀。
温馨提示:药膳食疗只是一种“特殊”的饮食方式,若身体出现明显不适请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药物治疗!
中药小知识与传说故事
三七[1]
药用部位: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和根茎。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功能与主治: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三七的传说故事
在中药的历史长河里,有一味中药被誉为止血化瘀的伤科第一圣药,它的名字叫做三七,三七名字的由来和相关的故事,融合了民间传说与历史记载,充满了传奇色彩。
三七之名,由来已久,其命名依据有多种说法:
1.形态释名:一种说法认为,三七的地上部分植株形态独特,通常具有三个分枝,每个分枝上又有七片叶子,因此得名“三七”。这种说法在民间流传甚广,且在多本古代医书中有所记载。例如,清乾隆年间赵学敏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引宦游笔记称:“每茎上生七叶,下生三根,故名三七。”虽然具体叶数可能因个体差异而略有不同,但“三枝七叶”的说法已成为三七命名的重要依据。
2.生长特点释名:在民间,关于三七的命名还有一种说法,即其因生长环境或生长周期而得名。例如,有人认为三七需要三成光、七成阴的环境才能生长良好,因此得名;也有人认为三七需要长三年、七月挖才能取得最佳药效,故有此名。此外,还有说法称三七播种后三至七年方可采挖,因此得名。这些说法虽然缺乏科学依据,但反映了人们对三七生长特性和药效的朴素认识。
3.药性释名:三七作为一种名贵药材,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消肿定痛功效。在古代医书中,三七常被视为能够治疗金疮、止血的良药。因此,有人认为三七的命名与其药用价值密切相关。例如,《本草纲目》中首次记载“三七”二字时,就提到其能合金疮,如漆粘物,故又名“山漆”。这种说法体现了人们对三七药用功效的深刻认识。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