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专栏】顺应春时,遵循《黄帝内经》的养生智慧-刘晓虹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经典,蕴含着丰富的养生理念,为我们在不同时节的养生保健提供了宝贵指导。春季万物复苏,阳气生发,是养生的关键时期。依据《黄帝内经》中的多篇论述,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阳春三月的养生之道。
(一)起居: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春三月,大自然推陈出新,万物欣欣向荣。此时,我们应顺应天时,在夜间保持足够的休息,并在清晨早早起床,在宽敞的庭院中散步,头发自然散放,并使服饰宽松舒适,以缓解身体的紧张与压力,让情志随着春天的生机而畅达。
注意:此处的“夜卧”并非熬夜,而是相较于冬季稍晚一些,在保证充足睡眠的同时,契合春季阳气生发的特点,让阳气顺利生发,调节阴阳平衡。这样的起居方式有助于体内阳气的舒展,使精神饱满,开启活力满满的一天。
(二)情志:舒畅情志,勿生嗔怒
春季对应五行中的木,与人体的肝脏相应。《黄帝内经》认为:肝脏主疏泄、藏血、调畅情志。《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
春天是生气蓬勃的季节,春季养生,我们要遵循五行相生相克规律,才能促进脏腑协调。《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指出:“东方生风,风生木。”意即东方是阳气升起的地方,阳气聚则成形,散则成风,风代表活力,传播花粉,可以孕育花草树木,让自然万物生机勃勃。
建议:让自己的心情像春天的风哺养草木一样舒展畅达,避免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在春三月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多参加散步、踏青等户外活动,可以多揉按太冲穴,疏肝理气,也可与亲朋好友多交流,让情志得到良好的宣泄和调节。
(三)饮食: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难经·七十七难》说:“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而甘味食物能滋养脾胃,所以在饮食上要适当地“省酸增甘”。《素问·藏气法时论》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春季可适当多食应季蔬菜(如:韭菜、春笋、菠菜)以及水果、豆类等,营养丰富,顺应时节,助阳气升发,减轻肠胃负担,有裨益于身体。
推荐食物:红枣、山药、南瓜、小米等。例如:午餐时炒一盘山药木耳,既能补充营养,又符合春季饮食养生原则。同时,可适当食用一些具有辛散性质的食物,如芫荽、芹菜、薄荷、荠菜、香菜等,有助于阳气的升发,但不可过量,以免上火。
(四)运动:适度运动,微汗即止
春季阳气初升,此时进行适度运动有助于激发阳气,增强体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强调的“广步于庭”就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运动方式。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太极拳、八段锦、放风筝等有氧运动。
注意:运动时要注意强度适中,以微微出汗为宜。《黄帝内经》认为,汗为心之液,过度出汗会损伤阳气。所以在春三月运动时,不要追求大汗淋漓,避免因运动过度而消耗过多能量,影响身体的正常机能。
总之,春三月的养生关键在于顺应春季阳气生发、万物复苏的特点,从起居、情志、饮食、运动等多方面调养身心、调节阴阳平衡。